李明远轻声呢喃,眉头不由得皱起道“不行,十八岁以下的华人有两万多人,四百个学生名额太少。

赵延,想想办法把学堂数量增加一倍,达到招收一千名学生的标准,你能不能办到?”

“殿下,一所初级学堂配置十名讲师,平均一个讲师要教导五十名学生,而一般私塾先生教学,一个学堂为二十名学生,再多的话也不过四十名学生,一个讲师教导五十名学生已经是极限,学生再多的话,讲师教学会很吃力。”

古代私塾教学每个学堂人数有限,赵延和孙彬都是落魄秀才出身,经历过私塾先生的教学,所以对于每个学堂的学员人数限制有着直观的认识,而李明远则和他不一样,李明远小时候在农村长大,高中时挤在一个七八十人的教室里上课,下意识里认为一个教书先生可以管理七八十名甚至一百名学生。

“国内初办教育,一些困难要想办法克服。”

李明远轻声安慰一句,继续道“我明白一名教书教导五十多个学生的难处,不过南里奥格兰的情况有些不同,听课学员年龄偏大,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纪律性比适龄孩童强很大。

你要多做做教书先生们的工作,让他们体谅国家的难处,努努力,每个教书先生负责七十个学生,再增加七所初级学堂,使学堂总数达到十五所。”

李明远虽然用商量的语气和赵延说话,可是说话的内容却不容他更改,赵延猜想到李明远心中的急迫感,只能接受任务,同时向李明远争取更多的授权。

“殿下,新移民的华人读书人大部分选择到政府部门做官,要想招收到足够数量的教书先生,需要殿下授权职下强行征兆新移民,希望殿下恩准。”

“初级学堂只是教授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,为了多增加几百学生名额,使用强制手段征兆教书先生于情于理不妥。

赵延,你的要求有些过分了。”

赵延硬着头皮说完话,立刻遭到刘朴的反对。

“刘大人,职下也知道强行征兆移民担任教书先生不妥,可是不这样做,职下确实招不到殿下要求的人数。”

刘朴一直是赵延的顶头上司,面对刘朴的训斥,赵延无奈辩解道。

“南里奥格兰刚迎来海外华人兄弟们的移民潮,强行征兆新移民对南里奥格兰的声誉影响不好,强行征兆就算了。”

李明远摆摆手制止住两人的争执,换了一种口气道“实行初级教育不仅是让兄弟们读书写字那么简单,新京城外、河西县等地的钢铁厂、枪炮厂都需要有知识的工人操作,而这些工人除了先期挑选出来的华人学徒工人,一部分重要岗位工人都需要从初级学堂挑选合格的毕业生担当。

现在的世界是科技主导的世界,哪个国家重视教育,重视科技,哪个国家才能崛起,满清统治下的大陆闭关锁国,即使进行洋务运动也只是表面上装装样子,不可能真正使国家强大起来,我们国防军千辛万苦获得一块容身之地,更要迎头赶上,学习西方科技技术,不能像以前一样,把洋人的科技当做奇技淫巧,只学到皮毛而没有学到核心。”

“职下目光短浅,没有体会到殿下的苦心,还请殿下恕罪。”

刘朴、赵延见李明远神情不虞,急忙弯腰行礼道。

“有能耐有知识的读书人想做官不愿当个清水教书先生是人之常情,一次招收一百多名合适的教书先生难度不小。”

李明远将两人挽起,心中思考片刻后,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“我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,可以规定新入职的教书先生教书满一年后,有资格申请调任政府行政部门工作,而且对于教学工作良好的教书先生,政府在招收新官员时给予优先录取。”

“教书先生有做官的资格,这样一来,想应聘当教书先生的人一定会更多。”赵延附和道。

“学堂缺少教书先生主要还是因为南里奥格兰读书人数量太少,职下希望殿下加大从南洋和大陆地区招收读书人的规模,减轻国内人才缺乏的局面。”

刘朴比赵延考虑的更多,听完李明远的话后,直接建立道。

“孙彬在南洋干的不错,这件事还是交给他去办吧。”